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呼吸介入诊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广东基层医院呼吸内镜巡讲学习班在茂名召开:破解基层

2025-08-25    点击:117

       8月23日,茂名市迎来一场聚焦基层呼吸健康的学术盛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呼吸介入诊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广东基层医院呼吸内镜巡讲学习班在此成功召开。来自全国的呼吸介入领域权威专家与粤西地区基层医护人员齐聚一堂,以“专题报告+技术交流+案例探讨+实操培训”的多元形式,为基层呼吸介入诊疗能力提升注入“强心剂”,整场会议除了线下200多人参与,还通过直播形式辐射更广范围,8月23日当天线上观看人数达36000人次。


      本次会议的“高端基因”与“基层定位”形成鲜明且紧密的结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应急总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机构的呼吸介入专家专程到场,将前沿诊疗理念、复杂病例解决方案带到粤西。而会议框架的设计,则完全贴合基层实际:8月22日(周五)同步开设两个分会场覆盖不同细分领域,其中广东省人民医院粤西医院(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吴建辉医生的授课,成为当天分会场的一大亮点。他以医院呼吸学科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从早期科室建设的基础布局,到逐步引入呼吸介入技术、搭建诊疗团队的关键节点,再到如今服务粤西患者的能力提升,用扎实的案例和数据展现了基层医院学科发展的艰辛与成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靠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他的讲述既接地气又充满力量,让在场基层医生深受鼓舞,也为大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学科建设路径。



△8月22日分会场-重度哮喘精准诊疗临床实践交流项目




△8月22日分会场-呼吸介入规范化诊疗培训项目第三期-县域培训茂名站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王广发



△广东省人民医院粤西医院(茂名市电白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吴建辉




     周五分会场的病例分享环节同样氛围热烈。基层医护人员围绕“技术开展如何突破设备瓶颈”“绩效管理如何匹配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如何破解‘留不住、育不出’难题”等现实问题各抒己见,既有乡镇卫生院医生分享的“小设备办大事”经验,也有县级医院代表提出的“人才梯队建设困惑”,专家们结合案例逐一解答,让每场讨论都紧扣基层需求、直击痛点;当晚,会议还贴心增设实操培训,避免与基层医生日常出诊时间冲突。到了8月23日(周六),全天的专题授课与案例研讨则进一步深化理论认知,最终形成“理论+研讨+实操”的系统化学习闭环。


    “我们医院总共就4个医生,这次是硬腾出一个名额让我来的,没想到收获这么大。”林头镇卫生院的苏医生在课间休息时难掩激动,他手中的笔记本已记满密密麻麻的标注,“平时在乡镇卫生院,接触先进呼吸介入理念的机会几乎为零,更别说亲眼了解高端介入治疗方法了。这次学会把课送到家门口,相当于给我来了一次‘专业充电’,很多之前困惑的临床问题,听专家一讲就通了。”苏医生的感受,正是众多参会基层医护人员的共同心声——对他们而言,这场会议不仅是一次学习机会,更是接触行业前沿的“唯一窗口”。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呼吸介入诊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李静



△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张楠(连线)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侯刚




     “基层年轻医生不是不想学,是没机会去广州等大城市参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呼吸介入诊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静的话,点出了本次会议“下基层”的初心。她介绍,学会在课程设计上紧扣基层需求,所有内容均围绕“规范化、可操作、低成本、高安全”展开:摒弃复杂难懂的理论堆砌,聚焦基层医院常见的呼吸介入病例;降低技术学习门槛,优先推广设备要求低、操作易上手的诊疗方法;就连实操培训的时间,也特意选在晚上——“只有等医生们下班了,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学操作、练技术。”


      这场“送学上门”的学术会议,不仅为茂名地区医护人员搭建了与全国专家对话的桥梁,更通过线上直播让3万余名医护人员共享学术资源,对广东省人民医院粤西医院呼吸学科建设、茂名乃至粤西地区呼吸介入诊疗技术普及具有长远意义。随着先进理念与实用技术逐步渗透到基层医疗机构,更多乡镇患者将有望在家门口享受到更规范、更优质的呼吸健康服务,这正是本次会议“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最终落点。


附件:
QR Code 0
QR Code 1
QR Code 2
返回顶部